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扶乩


扶乩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宋劉敬叔《異苑》,時人通常在正月十五,
在廁所或豬欄邊迎紫姑神,憑偶像的跳動,卜未來蠶桑,
沈括《夢溪筆談》亦有提及扶箕,在當時迎廁神紫姑己是風尚,
降神日期亦不只限於正月十五晚。

到了北宋降筆的不限於神仙、道士:「以箕插筆,使兩人扶之,或書字於沙中。」
扶箕漸成文人閒暇之事。 明清時紫姑卜信仰仍普遍,還盛行於士大夫之間,
明末清初詩人方文的《嵞山集續集徐杭游草》附有潘江《和方文降乩詩》。
清初的金聖歎,除了文藝活動外,扶乩更是其所擅長。

清朝《閱微草堂筆記》記載扶乩之事不下百次,作者紀昀本人亦深信不已:
「惟扶乩一事,則確有所憑附,然皆靈鬼之能文者耳。所稱某神某仙,大屬假託;
即自稱某代某人者,叩以本集中詩文,亦多雲年遠忘記,不能答也。其扶乩之人,
遇能書者則書工,遇能詩者即詩工,遇全不能詩能書者,則雖成篇而遲鈍。」

與紀昀同時的江南才子袁枚,其書《子不語》中亦不乏扶乩事,
扶乩是道教一種占卜方法,又稱扶箕、扶鸞、揮鸞、降筆、請仙、卜紫姑、架乩等等,
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,這種人被稱為鸞生或乩身,
神明會附身在鸞生身上寫出一些字跡,以傳達神明的想法,做出神諭,
信徒通過這種方式,與神靈溝通,以了解神靈的意思,以下現今扶乩的現場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淨空法師是佛學大師,這是他對扶乩的看法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遊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